受访者供图戴上VR眼镜

  发布时间:2025-05-25 00:40:2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时间网络公司为广东文学馆打造的裸眼3D剧场《寻》吸引观众纷至沓来。受访者供图戴上VR眼镜,拿起压力感应笔,观众就能走进山西永乐宫的世界里,跟着画师画壁画,沉浸式感受古建技法与壁画艺术的动人魅力。今年1 。

时间网络公司为广东文学馆打造的裸眼3D剧场《寻》吸引观众纷至沓来。受访者供图

时间网络公司为广东文学馆打造的广东裸眼3D剧场《寻》吸引观众纷至沓来。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戴上VR眼镜

  戴上VR眼镜,企业拿起压力感应笔,深挖观众就能走进山西永乐宫的传统世界里,跟着画师画壁画,文化文旅沉浸式感受古建技法与壁画艺术的孵化动人魅力。

受访者供图戴上VR眼镜

  今年1月,新业国家典籍博物馆“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开展。富矿凡拓数创团队通过AI技术的广东运用,让三清殿286位神祇“活”了起来,企业同时推出国内首个壁画艺术VR沉浸剧场“幻游永乐”。深挖这场“可游、传统可触、文化文旅可创”的孵化国潮文化盛宴还将登陆本届文博会,让观众倍感期待。

受访者供图戴上VR眼镜

  文明长河奔涌,科技浪潮激荡。近年来,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深挖传统文化“富矿”,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涌现出一批以腾讯、网易、凡拓、三七互娱等为代表的“数字匠人”。通过虚拟现实、5G网络、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运用,他们打破虚与实的界限,在新与旧之间架起桥梁,也为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孵化带来无限可能。

  在文明长河与科技浪潮的交汇处,一幅“数智时代”的岭南文化“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虚实交融重构文博新场景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矗立珠水之滨,犹如一艘“文化巨轮”。走进广东文学馆序厅,沉浸式剧场为观众敞开“文学之门”:张九龄、苏轼、陈白沙、康有为等文化名人“纷至沓来”,将广东文学的厚重“家底”化为生动的光影画卷。

  由时间网络公司打造的裸眼3D剧场《寻》,凭借三屏联动的创新设计将传统展馆转变为多维叙事空间,不久前还斩获“2024第四届中国展览艺术与展示技术创意大赛”的“技术先锋奖”。

  “文博场馆需要为年轻人提供互动性更强的文旅体验。”时间网络公司品牌经理叶佩欣介绍,通过大语言模型实时对话技术的运用,广东省非遗馆的AI虚拟讲古人不但知识丰富,还能提供全天候“在岗”服务,开馆至今已服务游客超100万人次。

  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I导览等六大数字化系统的“加持”,文博场馆正在实现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交互的“华丽转身”。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也让更多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消费的诞生成为可能。

  去年恰逢黄埔军校建校百年,大型光影沉浸式舞台剧《黄埔!黄埔!》在黄埔军校主题文旅街区正式上演。该剧创新运用全息投影、虚拟互动等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黄埔军校的百年历程,让黄埔英烈可歌可泣的故事跃然眼前。

  《黄埔!黄埔!》出自“双奥之企”利亚德—励丰文化的手笔。凭借技术创新、场景创新、模式创新,励丰文化已形成“场、馆、秀、游”四大业务板块,先后推出粤剧艺术博物馆、黄山非遗馆、南岳第一峰文旅街区等一批标杆项目。

  游戏产业对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也在打破文旅生态的“次元壁”。去年,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对全国36处文化景点的精准还原,引发线下文旅的“泼天流量”。

  “游戏沉浸感强、融合度高、传播力广、互动性好,有助玩家形成记忆点,从而推动线上流量的线下‘转场’。”三七互娱集团高级副总裁程琳分析。

  “叹”早茶、扒龙舟、舞醒狮……这些地道的“老广”生活,在古风游戏《叫我大掌柜》里都能一一体验。过去两年来,三七互娱将广州地标建筑融入游戏场景搭建,为玩家打造沉浸式广府文化视听体验。

  通过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三七互娱不断“解锁”线下新玩法,创新推出“探寻粤韵·接龙运”城市漫步活动。虚拟人“葱妹”化身玩家Citywalk“搭子”,带领探索陈家祠、永庆坊等城市地标。

  如今,AR、VR等新一代交互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为未来文旅打开了“任意门”。本届文博会上,雷鸟、影目、莲偶等多家来自广东本土的智能眼镜将集体“登场”,向观众展现无界穿梭古今的“超能力”。

  “三维内容的市场前景将是二维内容的千百倍,无论VR电影、VR空间阅读还是VR文旅,内容创作都是大有可为。”莲偶科技创始人、CEO许榕期待,随着VR技术对文旅产业加速重塑,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将在“元宇宙”里变得可触可感。

  AI助力文化遗产“数字永生”

  今年“世界戏剧日”来临之际,一场粤剧与武侠的梦幻邂逅在网易游戏《逆水寒》上演:粤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小敏带领《白蛇传·情》原班人马走进数字世界,为万千玩家演绎“南国红豆”的魅力。

  《逆水寒》犹如一艘数字时代的“红船戏班”,先后将昆曲、越剧、黄梅戏、豫剧、京剧、晋剧等六大剧目搬进网游。《逆水寒》还与苏绣大师姚惠芬联手推出游戏时装“云绣露华”,通过3D技术精准复刻“精、细、雅、洁”的苏绣传统技法。

  坚持“历史为骨、艺术为翼”的创作理念,在研创游戏《率土之滨》过程中,网易游戏还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携手发起“率土人物考”文化工程,从正史、小说、出土文献、诗词歌赋等原典“按图索骥”,重新塑造三国历史人物形象。

  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已成为可交互、可生长、可再生的数字资产,年轻人也从非遗“两创”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传播者。

  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古老的戏曲艺术正在“重获新生”。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腾讯联合发起“中国戏曲文化数字焕新行动”,为《天仙配》《花木兰》等44部经典戏曲进行AI修复,还运用6DoF技术对72个京剧程式进行360度解构。观众只要在屏幕滑动指尖,演员们手腕转动、眼波流转等“微表情”都能一目了然。

  敦煌藏经洞的超时空历史复现、喜峰口长城的毫米级高精度复刻、北京中轴线7.8公里核心遗产区的精细还原……数字技术不但让文化遗产“数字永生”成为可能,文物古迹也能从中找到“延年益寿”的答案。

  “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曾经光彩照人的云冈石窟,如今布满了肉眼难辨的“伤痕病灶”。在腾讯探元计划支持下,兰州大学技术团队运用天然宇宙射线“缪子”成像技术,对云冈石窟展开“CT检查”,为大型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范本。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首席架构师、腾讯探元计划主理人王朝阳介绍,探元计划已推动众多“文化+科技”的场景解决方案成功落地,“从考古探源、保护传承到活化利用,一条文化遗产数字化全链条正在逐渐成形”。

  通过微痕增强的全信息模型、字形匹配AI的古文字搜索等技术突破,探元计划为甲骨文研究打开了“天眼”。今年4月,腾讯SSV参与主办全球首个“AI+甲骨文”大赛,邀请社会各界一同打造“最懂甲骨文的AI”,让甲骨文这项冷门绝学从“学术深闺”走向大众。

  腾讯互娱内容生态部虚拟制作产品负责人文锋观察到,数字技术的浪潮将推动文物保护从“单一形态展示”走向“互动参与式保护”:“创新是文明发展的动力,通过数字技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 Tag:

相关文章

  • 将人工智能送上太空!我国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记者5月14日从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之江实验室了解到,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介
    2025-05-25
  • 国台办: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两面手法枉费心机、注定失败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5月20日答记者问。有记者提问,台湾地区领导人今天发表就职一周年讲话并在讲话结束后接受媒体采访,之前其还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请问国台办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近来多次讲话中涉两岸关系内容
    2025-05-25
  • 茂名今早出现龙卷风!粤北粤西局部有暴雨或大暴雨

    今日5月20日)早上,茂名多地出现暴雨,信宜东镇、玉都、池洞等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据@茂名天气 ,经茂名信宜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现场确认,茂名信宜市玉都街道礼圩社区一带,今日早上7:30至8:00之间出
    2025-05-25
  • 小产业拓展大市场 一双鞋如何撬动全球市场?

    今天是本届广交会第三期的第四天。广交会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平台,更是特色产业展示的大舞台,不少特色产业、拳头产品从这里走向全球。本届广交会的鞋类展区面积达到5.82万平方米,展位数2806个。一双鞋如何撬
    2025-05-25
  • 乡村振兴在行动|荔枝树下,手机“三变”

    新华网广州5月22日电王浩明 李俊豪)荔枝,被誉为“果中之王”,而全国每两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广东。小满时节,夏风吹拂,万物渐盈,缀满枝头的佳果,岭南大地自西向东渐渐从青绿变成玫红。荔枝树下,一场变革
    2025-05-25
  • 外媒称“北斗系统挑战美国GPS系统的全球地位”,外交部回应

    5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提问:5月18日,《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北京发布,其中提及近年来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特别是北斗系统发展迅速。此
    2025-05-25

最新评论